农家粑粑

时间:2018-09-19     访问次数:584  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 【字体:   上一篇  

  • 印儿粑粑


    石门地区过去流行一句话:“大人望栽田,小孩望过年。”大人望栽田自然是企盼丰收,全家老少有饱饭吃,而小孩望过年,则是过年有好吃的。印儿粑粑便是小孩过年口馋的年货小吃之一。每当腊月二十七八,农家便开始家家发糯米、打粑粑了。其制法是用七分糯米与三分粘米相拾配,泡水发胀,然后用石磨或机械磨粉机磨成米浆,将米浆用沙布沥干,然后将沥干的米浆放在甑中汽蒸,再将蒸熟的米浆趁热放入石臼中,众男女拿起木棒欢快地将米浆在石臼中不停地捣来捣去,直到米烂如泥后,方将泥状富有粘性的米浆用木棒挑起来,一挑挑地摔放案板上,用刀切成一节节,以手按成小圆块,放入木质雕花模型中,压制各种图案的粑粑。人们习惯称之“印儿粑粑”。有的为了更好吃,还在粑粑中放有黄豆末、芝麻粒作馅。印儿粑粑吃法很多,大致有四种:将粑粑放火上烤,烤得微焦带黄,夹以红糖如汉堡包一般食之,又香又甜又柔软,特别爽口。此其一也。将粑粑放在锅里用清油煎得二面焦黄,撒糖或盐于其上而食之,亦可作碗菜肴。此其二也。将粑粑切成条块,置于烧开的水中,略煮一会儿,捞出即可,绵软粘糯,爽口香齿。此其三也。切成条块后,可与蕻儿叶子菜一并汆入肉钵中炖之,润口润肠。此其四也。每到正月,精心制作的印儿粑粑还常常作为农家的形象大使,随着主人去“拜年”,在“恭喜发财”的问候声中走进亲戚朋友家。印儿粑粑不仅用来拜年,还可用来订婚谢媒。石门土家青年男女订婚时要将绘有虎图案的“印儿粑粑”送给女方的父母,叫“送爹娘粑”。一对青年男女走进婚姻殿堂后,男家会做上一百几十个粑粑去谢媒,叫“媒粑粑”。印儿粑粑之所以担当如此重任,是因为其印模子上的图案都寄寓着吉祥如意的深义。


    糍粑


    糍粑可谓是印儿粑粑的孪生兄弟。其原料与印儿粑粑基本相同,只不过少了一道印模子工序而已。

    糍粑晾干后,人闪把它放进装了凉水的水缸或陶缸中,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水,可保持二三个月不腐不烂。春节期间时,土家人一般把糍粑放在火坑边的热灰中慢慢烤熟,作为点心待客。耕田、割麦、栽秧等农忙时节,农家为了节约时间,常把糍粑切成几大块,和着白菜、油菜蕻,放上油盐一起煮熬,少倾,一碗有饭有菜热气腾腾的糍粑快餐就可以供应主客了,既方便好吃又耐饿,实属具有石门乡村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。


    叶子粑粑


    石门农家喜欢就地取材,用具有清香又可食用的植物阔叶包以多种粮食粑粑蒸熟当小吃,通称叶子粑粑。叶子粑粑的种类颇多,主要是蕉叶粑粑、桐叶粑粑、棕叶粑粑等。下面将分而述之:

    蕉叶粑粑:提起蕉叶,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山里人家的水塘边、田埂边、屋角边那一簇簇的芭蕉树。芭蕉即南方热带地区的香蕉,只是如同“橘生淮北


分享到:

相关文章